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烟店镇:突出乡土特色 建设和美乡村

2022-01-19 09:22

近年来,烟店镇坚持把建设和美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沿安桃线和白兆山连片规划建成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美丽乡村7个。2021年,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310.1万元,对烟店、碧山、石河、董桥4个村进行提档再升级,着力打造安陆市“和美乡村聚集区”。

围绕“美”字抓提升。一是设施齐美,加强道路、厕所、路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4个村道路提档升级6.2公里,改厕564户,安装太阳能路灯、庭院灯153盏,安装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8处,新建小游园4处、李白文化艺术馆1座、群众大舞台2座、凉亭6座,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大改善;二是生态绿美。以乡间道路、河流库塘、荒山荒坡、庭院四旁等地段为重点,打造乡村特有的绿化景观。栽种各类树木28000余棵,绿化15000余平方米,培育金叶银杏基地30亩,新建花坛400余平方米;三是文化魂美,充分利用周边既有资源,植入当地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味。增设宣传栏与宣传小品16处,墙体彩绘38处。其中烟店村突出李白诗词、书法文化,碧山村突出漫画、摄影文化。四是环境净美。以“村庄清洁日”为契机,全力推动“三整治三提升”,“脏乱差”现象得以彻底整治。安装垃圾分类亭3处,新增垃圾桶50个,拆除违建44处,清理乱堆乱放20余处,清理河沟塘堰8处,打造山清水秀,天蓝路净的宜居环境。

围绕“特”字抓示范。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工作思路,深挖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样板。碧山村擦亮“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品牌,通过挖掘人文历史、建筑特色,建设有静夜思广场、农耕广场、太白画苑、摄影部落、林下烧烤等旅游场所,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烟店村以五言陆色为载体,建设民宿村,整村打造农旅融合示范村,已形成年接待旅游观光10万人次、综合产值5000万元的规模;石河村激活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打造党建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示范村,创新“十户一联”工作机制,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帮助群众办实事26件;董桥村深入推进绿色循环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示范村,全村塘堰、沟渠、河流水系实现互联互通,在全镇率先实现雨污分离,构建了农田绿色生态循环系统。

围绕“实”字抓产业。按照“一村一业”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各村根据自身特色,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碧山村引进湖北诗酒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李白文化艺术村,发展旅游产业,同时流转土地245亩,建设水果采摘园2处。烟店村利用靠近白兆山景区的优势,持续推进与五言陆色的合作,引导群众参与旅游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董桥村在原有朴泥农场的基础上,今年新建生姜种植基地100亩,菌类种植基地210亩。石河村先后引进“舒家院子”、“午时药业”、“众鑫农业”、“辛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企业来村发展,土地集约化经营1790亩,发展高端养老、物流仓库、高档苗圃基地和粮食种植加工等产业。

围绕“和”字抓治理。整合党建、宣传、统战、法治等各战线力量,指导企业成立党支部,建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党员示范岗,完善“一约四会”,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0户、“五好家庭”40户,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不断充实乡村软实力。健全和完善门前四包、垃圾转运、卫生评比积分制等长效管护机制,形成干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村企共同管护的良好氛围,确保美丽长效,村民自治、乡村法治、社会德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逐步形成。董桥村每月组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组织村两委、五老、党员群众代表对辖区居民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打分,评比情况在公示栏进行公布,此举在全村营造了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环卫意识,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讯员  王虎  

近年来,烟店镇坚持把建设和美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沿安桃线和白兆山连片规划建成12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其中省级美丽乡村7个。2021年,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310.1万元,对烟店、碧山、石河、董桥4个村进行提档再升级,着力打造安陆市“和美乡村聚集区”。

围绕“美”字抓提升。一是设施齐美,加强道路、厕所、路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4个村道路提档升级6.2公里,改厕564户,安装太阳能路灯、庭院灯153盏,安装微动力污水处理设施8处,新建小游园4处、李白文化艺术馆1座、群众大舞台2座、凉亭6座,居民生活环境得到大改善;二是生态绿美。以乡间道路、河流库塘、荒山荒坡、庭院四旁等地段为重点,打造乡村特有的绿化景观。栽种各类树木28000余棵,绿化15000余平方米,培育金叶银杏基地30亩,新建花坛400余平方米;三是文化魂美,充分利用周边既有资源,植入当地文化元素,提升文化品味。增设宣传栏与宣传小品16处,墙体彩绘38处。其中烟店村突出李白诗词、书法文化,碧山村突出漫画、摄影文化。四是环境净美。以“村庄清洁日”为契机,全力推动“三整治三提升”,“脏乱差”现象得以彻底整治。安装垃圾分类亭3处,新增垃圾桶50个,拆除违建44处,清理乱堆乱放20余处,清理河沟塘堰8处,打造山清水秀,天蓝路净的宜居环境。

围绕“特”字抓示范。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的工作思路,深挖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样板。碧山村擦亮“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品牌,通过挖掘人文历史、建筑特色,建设有静夜思广场、农耕广场、太白画苑、摄影部落、林下烧烤等旅游场所,打造乡村旅游精品示范村;烟店村以五言陆色为载体,建设民宿村,整村打造农旅融合示范村,已形成年接待旅游观光10万人次、综合产值5000万元的规模;石河村激活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打造党建引领社区居民自治示范村,创新“十户一联”工作机制,引导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帮助群众办实事26件;董桥村深入推进绿色循环发展,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的示范村,全村塘堰、沟渠、河流水系实现互联互通,在全镇率先实现雨污分离,构建了农田绿色生态循环系统。

围绕“实”字抓产业。按照“一村一业”产业发展思路,引导各村根据自身特色,发展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碧山村引进湖北诗酒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李白文化艺术村,发展旅游产业,同时流转土地245亩,建设水果采摘园2处。烟店村利用靠近白兆山景区的优势,持续推进与五言陆色的合作,引导群众参与旅游产业,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董桥村在原有朴泥农场的基础上,今年新建生姜种植基地100亩,菌类种植基地210亩。石河村先后引进“舒家院子”、“午时药业”、“众鑫农业”、“辛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企业来村发展,土地集约化经营1790亩,发展高端养老、物流仓库、高档苗圃基地和粮食种植加工等产业。

围绕“和”字抓治理。整合党建、宣传、统战、法治等各战线力量,指导企业成立党支部,建立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和党员示范岗,完善“一约四会”,评选出“十星级文明户”40户、“五好家庭”40户,扎实推进平安乡村建设,不断充实乡村软实力。健全和完善门前四包、垃圾转运、卫生评比积分制等长效管护机制,形成干部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村企共同管护的良好氛围,确保美丽长效,村民自治、乡村法治、社会德治的现代化治理体系逐步形成。董桥村每月组织开展“环境卫生评比”,组织村两委、五老、党员群众代表对辖区居民的环境卫生进行检查、打分,评比情况在公示栏进行公布,此举在全村营造了爱护环境的浓厚氛围,有效提升了村民的环卫意识,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通讯员  王虎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