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过后,颗粒归仓。
以往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秸秆,
如今成了安陆农民抢手的“宝贝”。
今天,
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
一根秸秆的“七十二变”。
见过稻草人,那你见没见过稻草象、稻草驴和稻草牛呢?
在安陆市雷公镇运阳合作社,由一圈圈草绳编成的动物造型形态各异,惟妙惟肖,而这些草绳的原材料正是对于农民来说难以处理的秸秆。
秋粮收获后, 雷公镇村民余正东正忙着收割田里的秸秆,打包运往不远处的运阳合作社秸秆收储点。在这里,喂进机器的稻草,变成了拇指粗的草绳,经过编织,成为形态各异的工艺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家里种了13亩田,光卖秸秆可以卖2600块钱。”
雷公镇魏桥村村民余正东
“秸秆做成工艺品比起单纯做草绳利润高一点,今年合作社卖了20多件草绳工艺品,收入20万元左右。”
安陆市正强工艺品公司负责人廖正强
今年8月,安陆市出台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20多个乡镇都设立了秸秆集中收储站点,大家各显神通,对秸秆进行回收利用。
在安陆市田园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一头头精壮的肉牛嘴里咀嚼的美食,
正是由
玉米秸秆和稻草秸秆粉碎混合而成的。
田园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武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一直用稻草秸秆来养牛,牛肉的营养价值比较高,相比精饲料喂养的成本,每头牛每天能节约5块钱左右。
同时,合作社生产的秸秆饲料,供应给周边3个养牛合作社,400多头牛每年能消耗秸秆5000吨。
如今,
在安陆,
一根根秸秆“变形”成为肥料、饲料、燃料。
湖北金日生态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碳基肥联产高科技技术将秸秆碳化,提炼生物碳、可燃气体、木醋液三种物质,每年实现产值4000万元左右,每年消耗农作物秸秆10万吨左右。
为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安陆市对“低茬收割”作业面积超过1000亩的,按照10元/亩的标准给予补贴;购置秸秆打捆机可享受最高40%的补贴;对于发展秸秆综合利用产业的经营主体,给予相应资金奖补。
“秸”尽所能
变废为宝
安陆让“生态包袱”变绿色财富
点赞
编辑:曾晗
审核:盛婷
终审:叶亚玲 吴焱
出品:安陆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