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媒体云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耳朵里长“脚气”!竟然是因为这个很多人都爱的活动……

2025-02-28 08:55

很多人都在网上刷到过采耳视频:在可视化镜头下,一块块陈年污垢被掏出来,要多解压有多解压。


不过,采耳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既能好好清理耳朵,又能放松、保健吗?事实上,它可能远比你想得更危险。


图片


大多数人不需要频繁掏耳朵


大部分人家里都常备着棉签或挖耳勺,每当感觉耳朵堵塞或刺痒时,就会下意识掏一掏。


但实际上,你的耳朵可能根本不需要被如此精致地清理——耳屎虽被冠上“屎”字,可它却不是耳朵的排泄物。它有一个文艺的学名:耵聍。


耵聍的形成,其实对人大有用处。耵聍为人的耳朵建立起一套防御机制。虽然耳朵眼很小,但对于细小的尘垢和昆虫而言,无异于大敞四开的门洞。耵聍的存在,可以阻止这些外来物质进入体内。


同时,含有油性、呈现酸性的耵聍还可以让耳道保持干燥,维持酸碱平衡,让耳道不会沦为一个潮湿又多碱的天然培养皿。


如果掏得太干净了,反而对耳道没有益处。


图片


有人或会担心,耵聍越积越多,最终造成耳道堵塞、听力下降。这种情况叫做耵聍栓塞,确实有的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大多数人其实不必担心。


耵聍会不断向外耳道的道口(也就是耳廓)移动,我们咀嚼、吞咽或运动时,它就会在不经意间被排出。


如果掏耳太过频繁,其实还有意想不到的缺点。比如,经常清除耳屎的人,耳屎会越来越多。


采耳,比你想象得危险


和家里相比,许多采耳机构的道具花样繁多。鹅毛棒、孔雀羽、小音叉、马尾棒,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不过,根据多家媒体报道,这些采耳工具,在保管和消毒上都是不达标的


图片


比如像羽毛一样的孔雀羽,它往往是采耳的开场白,会在耳朵里旋转,但很多采耳机构都不能做到一客一换,而是循环使用。在消毒时,也只是用酒精擦拭一下,根本起不到杀菌的作用。如果上一位客人的耳道里有真菌,很容易就被工具传递给下一位。


此外,采耳机构的采耳流程也有隐患。比如,很多人会拿鹅毛棒在脸部和耳道来回横跳,如果脸部有异物,很可能就会被这些容易吸附微小颗粒的绒毛带到耳朵里,在经过掏耳之后,你的耳朵,可没有丝毫防御性。


最重要的是,很多采耳机构往往还会提供其他组合服务,比如足疗、按摩等,因此这类场所往往都是较为湿润的,就算工具清洁到位了,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滋生微生物。


很多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过,遇到的耳道里有真菌感染的案例,无一例外,都是去过采耳机构。


图片


但工具的危险性,还不是最主要的。商家页面里“资质丰厚”的技师,实际上,大多都是自卖自夸,目前,国家还尚未认证“采耳师”这一职业,也因此并不存在统一认定的行业标准。有媒体报道,许多采耳师,可能培训一周就上岗了。


正常的掏耳朵,只是用具清洁耳道,但采耳店里的采耳,往往会打着让人放松、舒适的名义,拿各种工具刺激耳道,如果力度过猛,很可能造成外耳道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刺穿鼓膜。这就得不偿失了。


市面上的网红采耳店,许多还宣称能治疗中耳炎,但很遗憾,这更是个噱头。


首先,采耳店并没有医疗行业的从业资质。其次,中耳炎是发生在耳朵的鼓室中的,鼓室和外耳道之间有鼓膜作为界限,掏耳朵根本治不了中耳炎。


正确的掏耳朵方法


  1. 正常情况下,耳朵有“自洁”功能,随着每次说话、咀嚼能够自己向外移动,自行掉落。如果觉得耳朵痒,可以洗干净手在耳廓或者外耳道轻抠两下。


  2. 如果是湿湿的油耳屎,可以去医院让专业的耳鼻喉医生帮你掏。千万不要用棉签、木棍、挖耳勺等使劲去戳耳朵。


  3. 如果出现了听不清声音、耳朵有蒙胀感或耳朵进水后疼痛等症状,这可能是已经患了耵聍栓塞,需要及时就医。


平时耳朵轻微瘙痒,可轻按耳道口的软骨缓解。千万不要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如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一定要预防感染。


你爱掏耳朵吗?


来源:综合科普中国


很多人都在网上刷到过采耳视频:在可视化镜头下,一块块陈年污垢被掏出来,要多解压有多解压。


不过,采耳真的像网上说的那样,既能好好清理耳朵,又能放松、保健吗?事实上,它可能远比你想得更危险。


图片


大多数人不需要频繁掏耳朵


大部分人家里都常备着棉签或挖耳勺,每当感觉耳朵堵塞或刺痒时,就会下意识掏一掏。


但实际上,你的耳朵可能根本不需要被如此精致地清理——耳屎虽被冠上“屎”字,可它却不是耳朵的排泄物。它有一个文艺的学名:耵聍。


耵聍的形成,其实对人大有用处。耵聍为人的耳朵建立起一套防御机制。虽然耳朵眼很小,但对于细小的尘垢和昆虫而言,无异于大敞四开的门洞。耵聍的存在,可以阻止这些外来物质进入体内。


同时,含有油性、呈现酸性的耵聍还可以让耳道保持干燥,维持酸碱平衡,让耳道不会沦为一个潮湿又多碱的天然培养皿。


如果掏得太干净了,反而对耳道没有益处。


图片


有人或会担心,耵聍越积越多,最终造成耳道堵塞、听力下降。这种情况叫做耵聍栓塞,确实有的人有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大多数人其实不必担心。


耵聍会不断向外耳道的道口(也就是耳廓)移动,我们咀嚼、吞咽或运动时,它就会在不经意间被排出。


如果掏耳太过频繁,其实还有意想不到的缺点。比如,经常清除耳屎的人,耳屎会越来越多。


采耳,比你想象得危险


和家里相比,许多采耳机构的道具花样繁多。鹅毛棒、孔雀羽、小音叉、马尾棒,它们各有各的用处......


不过,根据多家媒体报道,这些采耳工具,在保管和消毒上都是不达标的


图片


比如像羽毛一样的孔雀羽,它往往是采耳的开场白,会在耳朵里旋转,但很多采耳机构都不能做到一客一换,而是循环使用。在消毒时,也只是用酒精擦拭一下,根本起不到杀菌的作用。如果上一位客人的耳道里有真菌,很容易就被工具传递给下一位。


此外,采耳机构的采耳流程也有隐患。比如,很多人会拿鹅毛棒在脸部和耳道来回横跳,如果脸部有异物,很可能就会被这些容易吸附微小颗粒的绒毛带到耳朵里,在经过掏耳之后,你的耳朵,可没有丝毫防御性。


最重要的是,很多采耳机构往往还会提供其他组合服务,比如足疗、按摩等,因此这类场所往往都是较为湿润的,就算工具清洁到位了,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滋生微生物。


很多医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表示过,遇到的耳道里有真菌感染的案例,无一例外,都是去过采耳机构。


图片


但工具的危险性,还不是最主要的。商家页面里“资质丰厚”的技师,实际上,大多都是自卖自夸,目前,国家还尚未认证“采耳师”这一职业,也因此并不存在统一认定的行业标准。有媒体报道,许多采耳师,可能培训一周就上岗了。


正常的掏耳朵,只是用具清洁耳道,但采耳店里的采耳,往往会打着让人放松、舒适的名义,拿各种工具刺激耳道,如果力度过猛,很可能造成外耳道损伤,严重的,甚至会刺穿鼓膜。这就得不偿失了。


市面上的网红采耳店,许多还宣称能治疗中耳炎,但很遗憾,这更是个噱头。


首先,采耳店并没有医疗行业的从业资质。其次,中耳炎是发生在耳朵的鼓室中的,鼓室和外耳道之间有鼓膜作为界限,掏耳朵根本治不了中耳炎。


正确的掏耳朵方法


  1. 正常情况下,耳朵有“自洁”功能,随着每次说话、咀嚼能够自己向外移动,自行掉落。如果觉得耳朵痒,可以洗干净手在耳廓或者外耳道轻抠两下。


  2. 如果是湿湿的油耳屎,可以去医院让专业的耳鼻喉医生帮你掏。千万不要用棉签、木棍、挖耳勺等使劲去戳耳朵。


  3. 如果出现了听不清声音、耳朵有蒙胀感或耳朵进水后疼痛等症状,这可能是已经患了耵聍栓塞,需要及时就医。


平时耳朵轻微瘙痒,可轻按耳道口的软骨缓解。千万不要损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如不慎损伤外耳道皮肤,一定要预防感染。


你爱掏耳朵吗?


来源:综合科普中国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