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无论你此刻身在何方
是在北上广深的写字楼里加班
是在异国他乡的街头徘徊
还是幸运地留守在我们深爱的小城
这封信
都是写给你的


当我提起笔
想为安陆乡超写点什么时
才发现这并非易事
因为它不仅仅是一场足球比赛
它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乡愁
是连接每个安陆人的情感纽带
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原乡



当“村超”之风从贵州榕江吹遍大江南北
2025年的夏天
安陆这座千年古县
也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乡村足球盛宴
安陆“乡超”
谁曾想到
一粒小小的足球
竟会激起如此巨大的涟漪


第一场比赛那天
夕阳西下
人潮熙熙攘攘涌入球场
大人们为支持的球队摇旗呐喊
孩子们在人群缝隙中钻来钻去
文明观赛的提示语与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在一起
......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
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
这是一场久违的盛会
是一场属于所有安陆人的精神狂欢

安陆的“乡超”
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特别的比赛
我看见五十多岁的中年人
在赛场上奔跑如风
仿佛回到了二十岁的青春年华
我看见皮肤黝黑的农民
脱下沾满泥土的胶鞋
换上战靴后瞬间变成球场上的英雄
我看见小商铺老板关上店门
在球门前化身一夫当关的守门员
我看见父亲带着儿子
在球场上杀个来回
我看见小学老师摘下眼镜
成为中场组织的核心大脑

我看见金发碧眼的留学生
在“乡超”的球场上
为每一粒进球鼓掌欢呼


我看见“乡超小掌柜”在赛场外
搭建起充满朝气的“青春补给站” 助威热情
与便民服务实现了“双向奔赴”
他们,因同一粒足球
在哨声响起时
眼中闪耀着同样为“安陆”而战的炽热光芒
在安陆“乡超”的赛场上
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纯粹的足球快乐





你一定见过为勇士喝彩的人潮吧?
如果说赛场上的拼搏
是“乡超”的躯体
那么看台上的乡音
就是“乡超”的灵魂
“加油!搞进去!”
地道的安陆方言响彻赛场
比任何专业的啦啦队都更加动人
大爷大妈们可能一辈子没看过足球比赛
但他们用带着乡音的呐喊把喉咙喊哑
锣鼓、脸盆齐上阵
只为给“自家人”挣口气

你一定也没见过这样的中场休息
没有华丽的表演
而是村民们自编自演的广场舞
甚至是当地非遗文化的展示
这些“土味”表演收获了最真诚的掌声
因为它们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
代表着我们最真实的生活


我记得有一场比赛突降大雨
但没有一个人离开
大家撑起雨伞
继续为场上的球员加油
雨水淋湿了衣服
却浇不灭心中的热情
终场哨响
所有球员和观众一起
在雨中高声合唱《我和我的祖国》
那场景让许多七尺男儿忍不住落泪
这就是安陆“乡超”的魅力所在
它不完美,却真实得动人
它不专业,却热情得纯粹
它不那么规范
却充满了人性的温度




在这个赛场上
你一定也感受到了
安陆各地的“实打实”与“情义重”吧?
接官带来了西瓜
赵棚带来了雪梨
雷公带来了富硒茶
王义贞不仅带来了大米
还为对手球队带了景区门票
……
每个乡镇都把最地道的物产
最引以为傲的文化
连同那份“安陆人”的骄傲
捧了出来
安陆“乡超”哪里只是球赛啊?
是安陆人端着香气四溢的“安陆烧烤”
笑着招呼“乡超足球、超香烧烤,就在安陆”
这份淳朴与热忱
深植于这片土地
成了安陆递给世界的温暖名片

如果你要问
我们为何如此眷恋这场盛会
因为场上场下
都是“安陆人”
生于斯长于斯的老安陆
带着碧山涢水养育的韧劲和实在
选择在此扎根的新安陆人
早把这里当作心安之处
在球场上喊出“为安陆而战”的归属感

亲爱的安陆人
无论你此刻身在何方
无论你从事什么职业
无论你离开家乡多久
家乡都需要你
安陆“乡超”都需要你
你可以通过直播观看比赛
在评论区用乡音为家乡加油
你可以向朋友介绍安陆“乡超”
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家乡
你甚至可以只是默默关注
在心里为家乡祝福
每一种方式
都是对家乡的爱
每一种参与
都是对“乡超”的支持

安陆“乡超”赛场上的哨声
还在碧山涢水间回响
愿每支队伍都能带着乡亲的期盼奔跑
愿每个进球都能点燃安陆人的热血
当安陆的山水灵秀
乡情厚意、拼搏精神
都借着这粒足球传向远方
当我们在欢呼与击掌中
看到彼此眼中那份为家乡自豪的光
这场属于所有安陆人的狂欢
已是最圆满的收获
审核:盛婷
终审:叶亚玲 吴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