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终场哨声划破安陆夜空
府城汉东队的球员们相拥而泣
看台上 6000 余名观众瞬间沸腾
人浪此起彼伏
欢呼声盖过了初秋的晚风
这场持续一个多月的安陆 "乡超" 联赛
没有天价转播费
没有明星大腕
却让超1亿线上播放量
汇聚成炽热的流量长河
让 8000 万元文旅消费落地成
乡村振兴的实景画卷
有人说安陆“乡超”是草根的狂欢
是乡土的盛宴
但在这场足球盛会的每一个角落
那些默默付出的人民群众
才是真正的英雄
他们用汗水浇灌热爱
用坚守诠释担当
让一颗足球踢出了
千万人的人生华章

安陆 "乡超"16 支球队的球员名单里
找不到职业运动员的名字
却写满了普通人的生活注脚
这些在赛场上飞奔拼抢的身影
转身就会回到各自的岗位
成为撑起生活的顶梁柱
串串店老板毛隧的颠勺技艺小有名气,掌勺二十年练出的腕力让他的颠球动作行云流水。赛事期间,他每天提前两小时开门备菜,把穿好的串串交给妻子打理,自己则带着围裙直奔球场训练。有次比赛恰逢周末客流高峰,他踢完上半场就往店里赶一边颠球热身一边安排订单,最终球队赢了比赛,店里的营业额也比平时翻了三倍。
在广东从事家具行业的郭德胜习惯了电钻的轰鸣,却在第一次听到赛场欢呼声时,湿润了眼眶。为了让球队取得好的成绩,他丢下手头上的工作,回到家乡与队员一起研究战术。
从上海赶回来的程序员李阳
带着笔记本电脑在替补席改代码;
张杨训练场上是教练,足球场上是队长,
带着学生刘奥运共赴乡超
......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却因足球集结
在绿茵场上完成了
从普通人到 "英雄" 的蜕变
"这些球员没有薪水,却踢出了最纯粹的热爱,他们不是明星,却是家乡最耀眼的光。"


乡超的火爆背后
总有他们在默默守护
从赛场清扫到游客引导
从秩序维护到应急保障
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工作者
用脚步丈量责任
用微笑传递温暖
成为这场盛会最动人的底色
程晓燕的暑期生活被 "乡超" 填满了
八月的安陆酷暑难耐
她每天要在球场周边往返巡视数十次
汗水浸透红马甲
晒黑的皮肤上印出了帽子的轮廓

乡超赛场外还有特殊的 "家庭组合"
夫妻俩一个在安检口验票
一个在停车场引导
休息时只能在赛场角落匆匆见一面

大学生兄妹
一个做赛事志愿服务
一个是乡超小掌柜
兄妹俩的配合比球员还要默契
他们不求回报
却用最真挚的付出
让每一位观众感受到了安陆的温暖
他们是教育阵线的“勤务兵”
是平安的“守护神”
是生命的“急救盾”
是城市的“美容师”
是故事的“传播者”
虽然他们不是主角
却是让主角发光的人
当外地游客对着他们竖起大拇指
当球员们向他们鞠躬致谢
这些普通人便在奉献中
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英雄荣光

乡超的魔力
不仅在于绿茵场上的精彩角逐
更在于它激活了烟火气与发展力
从市集摊主到酒店老板
从农产商户到文旅从业者
乡亲们用智慧和汗水
将赛事 "流量" 转化为发展 "增量"
在烟火人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英雄故事
借助安陆乡超的巨大流量
东大时代广场举办烧烤啤酒节
6天实现6.8万客流量
销售额达530万元
"涢供优品" 市集里的商户们
也尝到了乡超的 "甜头"
这个汇集了数十种安陆农特产品的市集
在赛事期间销售额突破 500 万元
金银花露、白花菜等
特色产品成了 "抢手货"
兄弟烤翅店的生意火到 "忙不过来"
每当有比赛时
店里就坐满了看球的球迷
大家举着啤酒杯讨论赛事
空气中弥漫着烧烤香和欢笑声
为了让客人边吃边看
老板特意在店里安装了大屏幕
还推出了 "进球特惠"活动
经常有顾客动自己招呼自己
从市集摊主到酒店老板
从农产商户到餐饮店主
乡亲们用最朴素的方式参与乡超
在收获经济效益的同时
更收获了对家乡发展的信心

乡超从来不是单纯的足球赛
更是一场乡土文化的 "T 台秀"
乡亲们把非遗技艺、民俗文化
特色产业搬进赛场
让每一场比赛都成为一次文化传承
让每一次欢呼都成为一次文化宣言
决赛之夜的表演舞台上
16 个乡镇的文艺队伍轮番登场
将家乡的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些表演者都是当地村民
没有专业的舞蹈功底
却有着最真挚的情感
60岁的李世华是孛畈鼓舞队的领队
为了排练节目
她每天凌晨四点就召集队伍
在村头的晒谷场练习
当鼓舞“亚洲雄风”在赛场
赢得满堂彩时
李世华激动得抹眼泪
她知道
这不仅是对舞蹈的认可
更是对家乡文化的肯定
王义贞镇的 "特色农产品" 秀
表演者身上穿着的、手里拿着的
都是自家的“王牌产品”
每一步都踏出泥土的芬芳与丰收的豪迈
诉说着当地乡村振兴的故事
球队之间的 "温情互动"
更藏着安陆人的文化自信
接官乡队与孛畈镇队交锋时
看台上的球迷调侃道
"输了,去我们村里吃西瓜;
赢了,到你们那赏杜鹃花。"
简单的话语里
是对家乡特产的自豪
府城队与李店镇队的巅峰对决前
两队队员互相赠送礼物
"你送我金银花露,我赠你一碗米粉"
这份温情在赛场传递
也让更多人知道了安陆的特色产品
就连赛场边的市集
也成了文化展示的窗口
李白文创、木雕、剪纸、刺绣等
琳琅满目、文化味浓

乡超的真正魅力
在于它凝聚了一座城的力量
从白发老人到垂髫小儿
从返乡游子到外地游客
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
让这场足球盛会成为凝聚人心的 "黏合剂"
成为彰显城市精神的 "窗口"。
72岁的张大爷几乎场场不落
他的家离赛场五公里
每次比赛都要提前两小时步行前往
年轻时他是村里的足球爱好者
因为条件有限没能好好踢球
如今乡超圆了他的 "看球梦"

从北京赶回来的周先生
带着全家四口看比赛
他在外地工作十几年
每年只回安陆一两次
这次听说家乡办乡超
特意请假回来
比赛间隙
他带着家人逛了白兆山、李白村
尝了特色米粉和蓝莓
还在市集买了不少农特产品
乡亲们的热情
也感染了外地游客
武汉游客李女士被开幕式演出 "圈粉" 后
每个周末都奔赴安陆
一场比赛也舍不得落下
安陆的乡超让她看到了
最纯粹的热爱
最浓厚的乡情
这种全民参与的热情
汇聚成了强大的凝聚力
赛事期间
安陆的朋友圈和抖音上全是乡超的内容
一位网友说:"乡超是今年给安陆人民一份最美的精神礼物"。
从赞助商主动找上门
到广告位 "一席难求"
从农特产品销量暴涨
到经营主体注册增长 63.2%
从全网点击量超亿次
到文旅综合消费达 8000 万元
乡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而这一切的背后
都是 60 万安陆人民的热情与支持
当月光洒满绿茵场
当欢呼渐息
乡超的故事仍在继续
那些在赛场上奔跑的身影
那些在赛场外忙碌的脚步
那些藏在烟火气里的坚守
那些融在文化中的传承
共同构成了乡超最动人的风景
乡超没有明星
却有千千万万的英雄
他们是普通的球员、志愿者、商户、观众
是每一个热爱家乡
守护热爱的普通人
正是这些平凡的英雄
让一颗足球踢出了复兴德安的希望
踢出了振兴安陆的力量
踢出了新时代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超会落幕
但这些英雄的故事不会
赛事会结束
但这份滚烫的热爱不会
因为在乡超的赛场里
在涢城的大地上
每一个用心生活、用力热爱的群众
永远都是自己的英雄
永远都是家乡的荣光
每个人都是主角
每个人都是英雄
致敬
每一位为安陆“乡超”
默默奉献的人
一审:骆骥
二审:吴焱
三审: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