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金玛丽 八月骄阳似火,安陆市建筑工地的钢筋烫得灼手。工人老李抹了把额头的汗水,从工具包中取出安陆市人社局发放的一封信——《致用人单位的一封信》。信上的铅字在烈日下格外醒目。这份来自安陆市人社局的关怀,正化作工地上实实在在的防护措施。
这封看似普通的信函,实则是安陆市工伤预防体系的“温度计”。信中五条刚性要求如同五重防护:从全员参保的“法律盾牌”,到高温作业规范的“操作指南”;从特殊人群关怀的“精准防护”,到应急机制的“快速响应”——每一条都紧扣劳动者最切身的安危,直指高温下的劳动安全痛点。
这封信并非孤立的关怀,其背后,是一张多维立体的防护网络正在运转:
在时间维度,5月初的一天,小榄产业园内,一场“工伤预防手牵手”宣传活动为新员工、一线工人、安全主管等不同群体量身定制安全知识,将预防意识精准滴灌至生产最前线。
在空间维度,5月的小榄产业园里,“工伤预防手牵手”活动打破传统宣讲模式。企业按需“点单”、政府精准“派单”、部门专业“接单”的三联机制,让安全培训从“大水漫灌”变为“精准滴灌”。新员工掌握避险技能,老工人更新防护知识,安全管理者获取最新政策,形成梯次防护体系。
在时间维度,5月23日的云端课堂打破时空界限。覆盖全市105家重点企业的“筑牢工伤预防屏障”在线培训,通过真实案例还原、互动问答等模块,让粮油机械、食品医药、电子信息等不同行业千余名劳动者都能找到专属防护方案。
在制度维度,多方联动的联席会议成为疑难案件的“解压阀”。今年处理的3起重大案件中,人社、司法、工会等部门既坚守法律底线,又考虑企业实际,最终达成的认定方案既保障劳动者权益,又为涉事企业卸下包袱,保障其生产车轮继续平稳运转。这种“法治+温度”的处理模式,让工伤保险真正成为社会稳定的缓冲器。
从纸质信函的温情提示,到“点单式”培训的精准供给;从云端课堂的知识赋能,到联席会议的多元共治,安陆市正在构建全链条工伤预防新生态。当建筑工地的塔吊在热浪中继续运转,当车间的机床仍在轰鸣,这张看不见的防护网正以柔性力量守护着城市的经济脉动——它既是劳动者生命的守护者,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助推器,诠释着发展与安全辩证统一的新内涵。
(来源:安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